科学传播
科普动态
科普园地
科普场馆
特色项目
科普站点
您来科普
 
有毒植物-乌头

  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全株具毒。块根倒圆锥形。茎中上部疏被反曲的短柔毛,分枝。茎下部叶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五角形,基部浅心形,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总状花序轴顶生;下部苞片3裂,其他的窄卵形或披针形;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萼片蓝紫色,上萼片高盔形,下缘稍凹,喙不明显;花瓣无毛,具唇,微凹,距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被短柔毛。种子3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9-10月开花。分布于西南、华南、东南至华北一带中低海拔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全株具毒,块根可作箭毒。李时珍指出:草乌头取汁晒为毒药,射禽兽,故有射网之称 

  块根倒圆锥形,长2-4厘米,粗1-1.6厘米。茎高60-150(-200)厘米,中部之上疏被反曲的短柔毛,等距离生叶,分枝。茎下部叶在开花时枯萎。茎中部叶有长柄;叶片薄革质或纸质,五角形,基部浅心形三裂达或近基部,中央全裂片宽菱形,有时倒卵状菱形或菱形,急尖,有时短渐尖近羽状分裂,二回裂片约2对,斜三角形,生1-3枚牙齿,间或全缘,侧全裂片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短伏毛,背面通常只沿脉疏被短柔毛;叶柄疏被短柔毛。顶生总状花序长6-10(-25)厘米;轴及花梗多少密被反曲而紧贴的短柔毛;下部苞片三裂,其他的狭卵形至披针形;花梗长1.5-3(-5.5)厘米;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长3-5(10)毫米,宽0.5-0.8(-2)毫米;萼片蓝紫色,外面被短柔毛,上萼片高盔形,高2-2.6厘米,自基部至喙长1.7-2.2厘米,下缘稍凹,喙不明显,侧萼片长1.5-2厘米;花瓣无毛,瓣片长约1.1厘米,唇长约6毫米,微凹,距长(1-)2-2.5毫米,通常拳卷;雄蕊无毛或疏被短毛,花丝有2小齿或全缘;心皮3-5,子房疏或密被短柔毛,稀无毛。蓇葖长1.5-1.8厘米;种子长3-3.2毫米,三棱形,只在二面密生横膜翅。9-10月开花。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东部、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江西、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山东东部、辽宁南部。在四川西部、陕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带分布于海拔850-2150米,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900米间,在沿海诸省分布于100-500米间;生山地草坡或灌丛中。在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山东烟台。 

   乌头是我国乌头属中分布最广的种,被我国劳动人民利用的历史也较悠久,《神农本草经》中将乌头列为下品。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四川彰明、江油等地栽培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乌头野生的植株有两个块根,经过栽植后块根数目增多,对这些块根过去都给予不同名称,并且各有不同的医疗用途。通常药用商品主要是栽培品,主根(母根)加工后称川乌,侧根(子根)则称附子,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地萨敏、川乌碱甲、川乌碱乙等化合物。也可作土农药,消灭农作物的一些病害和虫害(中国土农药志)。乌头的花美丽,可供观赏,清人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一书中写过较生动的描述:其花色碧,殊娇纤,名鸳鸯菊,花镜谓之双鸾菊,朵头如比邱帽,帽拆内露双鸾并首,形似无二,外分二翼一尾。(双鸾指的是两个花瓣。)

 

 

 

版权所有: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 邮编:100093 电话:010-62590835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6067583号-24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