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力倡导健康中国和服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生态草牧业科技创新,解决好牧草种业“卡脖子”问题与提高边际土地饲草生产力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国家饲料粮安全的重要命题。为此,202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启动了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以下简称“生态草牧业专项”),拟通过理论创新、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示范区建设,打造我国草原牧区和农牧交错带、农区中低产田和南方草山草坡三类典型区域生态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作为我国盐碱地开发利用示范区的黄三角农高区是生态草牧业专项布局在农区的核心示范区。该示范区主要以“滨海草带”建设为导向,系统集成适宜的生态草牧业产业链技术,开展耐盐碱牧草品种选育、盐碱地牧草高产栽培技术、草产品加工、草食家畜高效养殖、盐碱地智慧草牧业、中低产田草粮轮/间作高产栽培模式构建等集成试验示范,旨在为我国农区中低产田生态草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模式。
生态草牧业专项启动以来,专项科研团队与黄三角农高区密切合作,已启动建设耐盐碱植物数字化育种加速器,开展苜蓿、燕麦、甜高粱、小黑麦等优质牧草耐盐碱新品种培育。此外,为确保相关技术成果在黄三角地区顺利落地实施,生态草牧业专项已按照小区试验筛选-小面积试验-规模种植示范三级分步实施原则进行部署。目前生态草牧业专项在黄三角示范区已完成牧草资源圃建设30亩,栽培试验小区试验80亩,苜蓿、燕麦、甜高粱、小黑麦等高产栽培技术示范2000亩和草粮轮作模式示范2500亩。
7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考察盐碱地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情况时,听取了我所生态草牧业专项在黄三角农高区开展的耐盐碱牧草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发、规模种植示范以及盐碱地生态草牧业产业化等工作进展。韩正指出,生物农业和盐碱地农业的技术研发及应用前景广阔,要加强长期跟踪,做好科学验证,条件成熟后加快产业化推广,把科研成果转化到广阔大地。
(生态草牧业专项办公室供稿)
植物所科研人员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介绍生态草牧业专项在黄三角农高区开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