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1988年至今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991–2001年任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主任。在玄参科、桔梗科和鸭跖草科植物分类和系统学研究中提出了多个属的新系统,发现8个新属、50多个新种;在英文专著《Taxonomy and Evolution of the tribe Veroniceae, Scrophulariaceae》(婆婆纳族的分类和进化)(1984:哥本哈根)运用了新方法,提出了起源和进化的新观点,建立了该族的进化系统;1990年出版的《植物细胞分类学》是世界上该领域的第一部专著。1991年被选为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90年代起集中精力从事世界的牡丹和芍药及桔梗科植物的专著研究。在英国出版《PEONIES of the World》(世界的牡丹和芍药)(2010,2011,2021);2015年由Elsevier和Science Press联合出版《A Monograph of Codonopsis and Allied Genera》(党参属及近缘属专著)。现致力于主持重大国际合作项目“泛喜马拉雅地区植物志”(Flora of Pan-Himalaya),已由科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10卷册。
学术兼职:中国植物学会理事长(2008–2013),名誉理事长(2013–);兼任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99–2009);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主任(2000–2008);国际植物物种项目(世界植物志)指导委员会委员;《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英文版)编委会中方副主席(2001–2013);《Flora of Pan-Himalaya》(泛喜马拉雅植物志)主编(2011–);国家植物园体系专家组组长(2022–)。
已发表论著310篇/部,其中越百篇发表在SCI刊物;专著19部(国外8部)。获2000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9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2012年澳大利亚悉尼皇家植物园首届麦考瑞奖;2017年获国际恩格勒金奖和吴征镒植物学奖杰出贡献奖。已培养或联合培养博士约40名,其中4位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1位获特等奖,1位获全国首届优秀博士论文奖。
研究方向
1. 以物种保护为方向,通过分类修订,建设精准的物种大数据,为精准确定物种保护对象奠定科学基础。
1a. 世界桔梗科的专著研究
1b. 主持《泛喜马拉雅植物志》编研
2.对物种问题进行探讨,以研究实例为基础,提出新的物种概念。
主持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八·五》重大项目“中国主要濒危植物保护生物学研究”(1993-1997);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百合科细胞分类学研究”等多个面上项目(1986-2020);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三项:“Flora of China”(2003-2007);
“Flora of Pan-Himalaya”( 2012-2016;2017-2021);
主持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基金项目5项(1995-2002);
联合主持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若干典型濒危植物进化生物学与保护生物学研究”(1997-2000);
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生态安全”,任首席科学家(2001-2005);
主持国家科技部基础性重大专项“泛喜马拉雅植物考察与植物志编研”(2014-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