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获Nature官网报道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和生态环境部联合组织,在Nature刊登了一系列报道,宣传展示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进展,其中特别报道了由植物所马克平研究组主导和参与的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方面的3项代表性成果。 

  真菌——植物的好朋友和坏朋友。丰富多样的物种如何共存于森林群落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难题。植物所科研人员基于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研究站建立的大型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于2019年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研究首次发现不同功能群土壤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研究发现植物根部土壤中有益外生菌根真菌减少了病原真菌的优势度,进而降低了植物同种密度制约的强度,提高了幼苗的存活率,而更容易累积病原真菌的植物更易受到同种密度制约的限制。 

  模式森林证实多样性对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生物多样性与其支撑的生态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尤为复杂。植物所科研人员与欧洲科研人员合作,基于江西新岗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BEF-China)样地,于2018年在Science发表文章证实了保护森林多样性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研究通过全球最大的森林多样性控制实验的连年监测,得出高多样性混交林生物量约为纯林的两倍,证明了森林物种多样性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 

  绘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高效益低成本区域。探索人类活动与多样性大尺度分布格局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和指导保护行动战略的制定。植物所与清华大学合作绘制的高效益低成本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分布图于2020年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审议与制定提供了科学支撑。 

  相关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aau1361 

  https://www.science.org/doi/abs/10.1126/science.aat6405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7/eabc3436 

  报道内容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2473-021-00378-y 

  (植被生态实验室供稿)

 

植物所生物多样性研究成果获Nature官网报道

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带领来自中国、德国和瑞士的科研人员及学生在BEF-China平台进行野外学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