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亚洲数据节点交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82829日,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BIF)亚洲数据节点交流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开放式会议,由GBIF秘书处主办,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区会员委员会联合承办。来自中国、丹麦、澳大利亚、蒙古、尼泊尔、东帝汶、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38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参加会议。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和GBIF亚洲区域代表、文献情报中心许哲平博士分别发表欢迎辞,并介绍了会议的内容和目标。

会议期间,GBIF亚洲数据节点的代表们分享了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及未来思考,来自亚太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亚洲办公室、海洋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中国节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等国际组织(机构)的专家汇报了与GBIF相关的工作和项目情况,分享了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具体应用案例。与会专家就GBIF亚洲区域未来发展的问题、经验和优先事项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最后,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马克平研究员和GBIF执行秘书Joe Miller先生进行了会议总结。通过本次研讨会,与会人员明确了未来GBIF亚洲地区的发展方向和主题目标,并希望就数据共享、技术培训、应用案例推广等方面开展更多的项目合作和交流研讨。

与会专家一行还访问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并进行座谈交流,座谈会由马克平主持。GBIF秘书处代表Maheva Bagard Laursen女士向大家阐述了GBIF在科学研究和支撑政策决策方面的重要价值。马克平介绍了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领域的进展,尤其是亚洲植物多样性数据库现状及保护前景。他介绍了“一带一路”国家植物数字化计划项目,提出建立亚洲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以促进亚洲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还参观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数字化科技文献资源平台,植物所所史馆、标本馆、植物科学数据中心和展览温室,深入了解了我国植物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和最新成果。

GBIF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平台,中国科学院自2013年加入CBIF,成为GBIF中国科学院节点。

(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与会专家参观植物科学数据中心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