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国际会议——第十八届国际拟南芥研究大会

  2007年6月20-23日 
   会议背景介绍

  

  对于拟南芥这一模式植物的研究是一门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并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学科,并成为世界各国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和研究手段及技术的不断创新应用,拟南芥迅速成为全球最大、应用最广泛的模式植物。目前,全球已有多达6000个实验室,15000余人从事拟南芥的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很多重要的学术成果,分别发表在如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知名的学术刊物上。

  拟南芥国际学术大会被公认为是全球植物生物学届精英的聚会,也是该研究领域内级别最高的一次盛会,每年召开一次,以往的各届都是在欧美国家举办的,此次在我国召开的第十八届拟南芥国际学术大会是该系列会议首次在亚洲地区召开,也是拟南芥会议42年历史上(首届于1965年在德国召开)与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对亚洲地区的模式植物研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推动我国模式植物研究进程,提高我国科学家的国际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议的具体情况

  

  第十八届拟南芥国际学术大会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于2007年6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由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国际拟南芥科学协调委员会主席邓兴旺博士担任组委会主席。参加会议的国内、外代表共计1615

  人,其中国外代表849人,分别来自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等40个国家和地区;国内代表766人,分别来自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大会报告分18个专题,主要议题有:植物发育调控机制;植物抗病机制;植物抗逆机制;植物基因组学;植物能源与代谢;植物信号转导等(见附表1)。大会特邀报告人共计59位(见附表2),内容涉及拟南芥研究的各个方向,参会的国内外代表就上述的众多领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组织了多个专题讨论会。由中国代表组织的专题讨论会包括:1)“泛素化与植物的发育及信号转导”,由中科院遗传所谢奇主持;2)“植物的多肽信号转导”,由中科院植物所刘春明主持。

  在本次会议期间,由国际拟南芥科学协调委员会主持召开了第十八届拟南芥国际学术大会理事会,大家就模式植物研究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第十九届拟南芥国际学术大会理事会承办等事宜展开了讨论,确定了下一届拟南芥国际学术大会理事会于2008年在加拿大召开。在会议的晚宴上,多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先后发言,大会组委会主席邓兴旺博士代表组委会感谢国内外同行对于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总之,第十八届拟南芥国际学术大会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并赢得了广大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会议的产出:

  

  本届大会选择在亚洲召开,是因为在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以及印度等国家涌现出的优秀科学家已经逐步成为此研究领域中的主力军。近年来,由于国家对于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视,我国科学家

  在模式植物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我国的一些中青年科学工作者也不断取得可喜的成绩和进展,同时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在过去几年我国科学家以拟南芥为材料发表了大量创新性成果,研究论文在包括Cell, Nature, Science, PNAS, Plant Cell, EMBO Journal, Current Biology等一大批重要的国际杂志上发表。

  大会共收到国内外论文摘要776篇,墙报近770篇,汇集了国际拟南芥研究的尖端学术成果,并编印成《第十八届拟南芥国际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我国科学家从无到有,克服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把我国的拟南芥研究推上了国际学术界的前沿,正如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在讲话中指出的:“十年以前我们中国科学家还不会种植拟南芥菜,而现在我们的模式植物研究在国际上取得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的农业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我们为之骄傲。”。总之,我国在拟南芥研究领域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但是由于研究起步较晚,在分析方法和先进仪器的使用上还有待提高,致使我国在本学科的发展与国际上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