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国际会议——生命之树国际学术研讨会

  2007年9月11日

 

一、 会议背景介绍

  

  生命之树(Tree of Life,TOL)是能将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现存的和灭绝的)联系在一起的、蕴涵着巨量信息的系统进化树,可用来阐明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式样和机制、各大门类生物演化和亲缘关系、具不同营养型生物大类群之间的协同进化, 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生存方式和动态变化规律。构建生命之树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的信息是生命科学面临的又一挑战。因此,生命之树研究计划一经提出就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美欧发达国家的普遍重视。目前全球科学家们正在利用系统学、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生态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手段探索重建生命之树的策略和技术。鉴于生命之树研究在战略上的重大意义,美国和欧盟已分别于2002年和正在酝酿启动各自的TOL计划,并有逐步形成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又一国际大合作项目的趋势。

  基因组、生命之树和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每个国家所拥有的特有类群、特色基因、特殊环境和独特的生物演化过程又是那个国家的自然遗产。中国是公认的生物资源大国,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和特有类群;作为古老和稳定的大陆板块还是许多重要生物门类,如鱼类、哺乳类和被子植物可能的起源或早期分化中心和避难所。因此中国学者在这一天然的生物演化的实验室开展生命之树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这既关系到中国科学家未来在这一国际科学会战中将会占有何种地位,同时也关系到中国的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业、医学和生物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持续繁荣和安全。

  “生命之树”国际学术研讨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联合组织筹办的。

  此次会议为广大的中国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提供一个向世界展现我们水平的平台,也为从事系统和进化生物学研究的研究生提供一个和生命之树国际学术研讨会总结国内外专家交流的机会。可以相信本次会议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生物科学、特别是进化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二、会议的具体情况

  

  2007年6月3-7日,生命之树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植物园卧佛山庄隆重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DIVERSITAS bioGENESIS program和日本学术振兴会主办,并得到了他们的经费资助;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承办。来自7个国家60多个科研机构和大学的23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6月4日上午的开幕式由会议秘书长、植物所陈之端研究员主持,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洪德元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Michael J. Donoghue 教授(NAS),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局长康乐研究员,会议组委会主席植物研究所所长马克平研究员,和会议组委会主席、北京市植物园张佐双园长先后致辞,热烈祝贺会议召开。他们一致认为:生命之树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生命之树(Tree of Life,TOL)能将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现存的和灭绝的)联系在一起,蕴涵着巨量信息,构建生命之树并充分挖掘和利用其中的信息是生命科学面临的又一挑战。中国是公认的生物资源大国,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和特有类群,中国学者在这一天然的生物进化的实验室开展生命之树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这既关系到今后中国科学家在这一国际科学会战中将会占有何种地位,同时也关系到中国的生物资源保护和利用、农业、医学和生物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持续繁荣和安全。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生命之树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衷心希望以此为契机,启动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加强与国外科学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生物学发展做出贡献。

  

  会议的主题是:

   

  1)当人类可以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手段有效地探索和开发自然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正处在从传统产业向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产业转型的时候,中国的生物多样性编目工作完成后,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2)如何启动中国的生命之树研究计划,并与国际生命之树研究协调和合作?

  3)探索利用基因组水平信息构建生命之树的策略、方法和技术,建立组装生命之树的策略、超大树整合技术和信息化分析方法;

  4)建立生命之树信息平台及其利用策略、方法和技术。

  围绕着会议的上述主题,4-6日,来自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宾州大学、北坎大学、密西根大学、密西根州立大学、Clarke 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史密森尼研究院、密苏里植物园、英国伦敦大学、加拿大蒙特尔大学、德国Konstanz 大学、新西兰Massey 大学、日本东京大学、Kyushu 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台湾中研院植物所等以及7个国家26个单位的37位特邀代表做了大会学术报告和交流,报告了他们在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不同生物类群的生命之树所取得的研究成果。特邀代表包括了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1位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和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

  会议组委会主席美国密西根大学仇寅龙博士主持了6日上午的闭幕式。Michael J. Donoghue 教授、洪德元院士和植物所副所长葛颂研究员在发言中一致认为会议十分成功,并衷心感谢为会议辛勤工作和做出贡献的所有人员,尤其是会议秘书组,Donoghue 教授给他们颁发了纪念品。洪德元主席给Donoghue 教授和张佐双园长颁发了会议贡献证书和纪念品。

  在6日下午的交流座谈会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作言院士、生命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杜生明教授以及来自美国、日本和中国的20多位专家学者就生命之树研究的意义、国内外进展、如何启动我国生命之树研究项目,如何开展中美之间实质性的合作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发言。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我们研究生物起源与演化的重要地域,我们应该借这次会议的东风,加强合作。大家围绕着系统与进化生物学领域所面临的国际形势和主要任务、如何启动中国的生命之树研究计划,探索利用基因组水平信息构建生命之树的策略、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并在加强学术交流、尽快启动和开展我国该领域研究项目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植物所植物标本馆、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小全研究员、主任助理冯旻博士、标本馆副馆长贾渝副研究员和林祁副研究员分别向代表们介绍了情况。

  植物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葛颂研究员、汪小全研究员和孔宏智研究员应邀做了大会特邀报告。大会秘书长植物所陈之端研究员、副秘书长张志耘研究员和冯旻博士、秘书组成员张宏耀和李敏负责整个会议的筹备、组织并参加了会议。植物所20多位研究生作为志愿者参加了会议的服务工作。会议于6月7日圆满结束。会后部分专家代表参加了由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组织的卫星会议,并到西藏和浙江天目山进行野外考察。

三、会议的产出

  

  通过这次国际研讨会,国内外专家同行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和研讨,尤其是通过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朱作言院士等领导的座谈,在今后在中国拟开展的学术交流和研究项目等方面达成了共识, 提出中国生命之树和进化发育生物学研究发展战略如下:

  (1)在中国生物志完成之后,应该尽快实现由以生物多样性为目的的专著性研究向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的进化研究的过渡,实现从以标本馆/博物馆为基础的标本档案管理体系向以系统发育为基础的电子生物多样性信息(原生质、DNA、凭证标本、加上传统的标本信息)自动生成和利用体系的转变;

  (2)结合中国区域性特点,从较大尺度上开展生物地理学、生物协同进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和演变等重大理论问题,为整个地球生命之树的最终实现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3)促进生命科学和物理、数学和信息科学等其他学科的交叉;形成和培养出一批具有合作精神和多学科思维的年轻一代的研究者和优秀科学家团队,提高中国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研究者的素质,迎接正在到来的国际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全面整合和发展;

  (4)通过参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植物标本馆,促进了国内外专家同行的了解和交流,也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5)会议结束后,已由中科院植物所有关专家专门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陈宜瑜院士详细汇报会议情况,并提出下一步我们的工作计划。争取尽快启动我国生命之树的科研大项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