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科技援外培训班全体学员赴鄂尔多斯站及内蒙古草原站考察实习

 
99上午 何维明副站长向学员们介绍鄂尔多斯站基本情况 

99上午 全体考察人员在鄂尔多斯站合影


9月9日上午 何维明副站长向学员介绍鄂尔多斯站部分科研成果

9月9日下午 何维明副站长带领学员参观鄂尔多斯站综合观测场


 912日上午 潘庆民博士向参观人员介绍内蒙古草原站的基本情况

912日上午 全体考察人员在内蒙古草原站门口合影留念

912日下午  学员考察“内蒙古草原物种去除实验(IMGRE)”大型实验平台 

913日上午 参观锡林浩特蒙元文化博物馆

                 912日下午 全体学员在植物研究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草原科学研究中心门前合影
  

由中国商务部援外司主办、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承办的“野外研究站建设及其管理技术人员专业培训班”全体学员于9913日赴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鄂尔多斯站)和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以下简称内蒙古草原站)进行实地考察和学习。

98上午800,学员们在植物所综合办公室周凌娟副主任和文献与信息管理中心培训部傅燕凤老师的带领下,由鄂尔多斯站副站长何维明研究员陪同,从北京出发,驱车900余公里前往此次考察的第一站—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鄂尔多斯站。  

99上午,在鄂尔多斯站会议室,副站长何维明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鄂尔多斯站的地理位置、建站历史、自然条件、数据监测系统、仪器设备、生活条件和管理运作模式,重点介绍了建站近20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学员们充分认识了鄂尔多斯站长期监测的科学意义和区域示范作用,并针对报告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下午,副站长何维明和站长助理叶学华带领学员们参观了综合观测场、辅助观测场以及长期野外实验平台,考察了鄂尔多斯沙地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学员们形象具体地了解了长期定位监测样地的设置方式、采样设计方案及其科学与实践意义。随后,学员们参观了站区附近的大型露天煤矿,实地感受了煤矿采掘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天然植被的破坏。

910,学员们赴鄂尔多斯杭锦旗参观鄂尔多斯大草原和成吉思汗陵,领略草原风光,了解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911,全体学员一早从鄂尔多斯市出发,奔赴1000公里之外的锡林浩特市。一路上,可以欣赏到沙地草原、荒漠草原、草甸草原、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等多样化的草原景观。初秋的草原,天气微凉,蓝天白云下,微微泛黄的草地上,不时见到星星点点悠然吃草的牛羊,随风旋转的大风车。伴随着CD中传出的悠远高亢的蒙古长调,长途跋涉的辛苦,仿佛消失在富有民族风情的优美景致中。

对内蒙古草原站的考察同样分两天进行,912日上午,全体学员参观了内蒙古草原站(站本部)及站区的部分受控实验。副站长潘庆民介绍了内蒙古草原站的基本情况,包括内蒙古草原站的地理位置、建站历程、自然条件、长期监测体系、试验示范、仪器设备、科研论著、生活设施以及台站运行管理模式等情况。并通过参观科研及科普展板,重点介绍了内蒙古草原站自2000年以来取得的科研成果。随后,学员们参观了生活区、常规实验室、蝗虫实验室、鼠类实验室、站区资源植物区、降水格局改变受控实验等。下午,植物所博士研究生吕晓涛带领全体考察人员参观了综合观测与实验样地(羊草样地)、放牧实验样地、BEF实验样地、氮沉降实验样地。在野外实验区,详细介绍了实验设置、长期受控实验的科学意义、已取得的实验数据和阶段性成果等,并就学员的提问进行了一一回答。

913上午,学员们参观了位于锡林浩特市中心的蒙元文化博物馆,馆内的文物绝大部分出土于锡林郭勒大草原,是见证蒙元文化辉煌历史的重要标志。学员们参观了馆内独特和极具价值的藏品,领略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族文化风情。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战争与军事史、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理解。下午,全体学员来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草原科学研究中心参观学习。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草原生态系主任、草原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刘红伟教授向全体参观人员介绍了中心成立的背景、人员组成、合作模式、运行机制等,并带领学员们参观了研究中心的土壤理化、微生物、植物养分等实验室。

通过此次参观和考察,学员们不但对野外站长期监测样地设置、野外受控实验实施以及野外站日常管理模式等均有了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还领略了优美丰富的草原景致,了解了蒙古族及元代的历史文化,体验了草原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

(鄂尔多斯站、内蒙站、生态中心、文献中心培训部联合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