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26日,由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和美国Smithsonian热带研究所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TFS)主办,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办的CTFS 和 CforBio(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研究网络)系列培训班在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举办。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美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斯里兰卡、泰国、菲律宾、巴西、厄瓜多尔、巴拿马、喀麦隆、刚果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63位研究人员参加了培训班。经统计,这63位参会者来自全世界29个大样地,其中,国外样地17个,台湾样地3个,中国大陆样地9个。该培训班是中美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会联合资助交流项目“Diversity and Forest Change: Characterizing functional, phylogenetic and genetic contributions to diversity gradients and dynamics in tree communities”计划的5个培训班中的第1个,下一次将于2012年夏天在美国举办。
该系列培训班的主题有5个:森林生物量与碳收支(Forest biomass and carbon budgets);繁殖、幼苗种群统计和功能性状(Reproductive, seedling demography and species traits);长期的生长与死亡变化(Long-term growth and mortality changes);密度制约与空间格局(Density-dependence and spatial patterns);DNA条码、生态法医学和群落谱系学(DNA barcodes, ecological forensics and community phylogenies)。在历时14天的培训中,与会人员以全球各个大样地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对当今生态学的热点问题展开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和讨论,在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方面收获颇丰。预计培训班结束后将会有数十篇论文在国际生态学主流刊物发表。
在培训班期间,John Kress教授、Richard Condit博士、Sean McMahon博士、Helene Muller-Landau博士、Liza Comita博士、Ewango Corneille博士等围绕DNA barcodes在群落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应用、数据管理、森林动态、森林生物量、密度制约、非洲刚果地区藤本植物多样性等内容做了简短的主题报告,让学员们了解了森林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此外,在此期间,参会者在沈阳应用生态所天然林保育组(天然林生态)郝占庆研究员及其团队的陪同下,考察了该研究组于2004年建立的25公顷阔叶红松林监测样地。
培训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年轻的研究人员,特别是研究生提供了与国际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修改和完善了自己的论文,也为学者间广泛的合作搭建了桥梁。同时,还向国际同行展示了中国森林大样地研究的成果,受到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