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合作项目“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第二阶段研讨会召开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德国科学研究会(DFG)共同资助,中科院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和德国马丁路德大学(Martin Luther University)Helge Bruelheide教授联合主持的中欧合作项目“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BEF-China)”第二阶段研讨会获得中德科学中心资助,于2月28日到3月2日在北京中德科学中心举行。共有来自德国、瑞士和中国近40位生态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中德科学中心副主任陈乐生教授到会并致词。

  “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研究”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和德国科学研究会(DFG)共同资助的中国—德国—瑞士科学家联合开展的多学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其目标就是揭示中国亚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理及生态系统功能变化规律。在过去的近三年时间里合作双方针对研究内容已经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已经完成的工作包括:(1)根据实验设计,2009年已经完成一期实验271亩实验样地的苗木种植任务,涉及26个树种,总计种植植株102400棵。完成了主实验第一部分控制实验的种植工作,并于2009年进行了第一次测量工作。(2)2009年3月完成了新岗山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实验小试控制实验样地的建设和苗木的种植工作,共四个处理组块,设置遮阴处理、杀菌处理、杂草处理,每两个月动态观测植株胸径和树高的变化。(3)2008—2009年完成对已经建立的27个比较样地本底调查和标记,并开展各项调查工作(细根分布、土壤特性、生理性状等),根据这些阶段性结果撰写的学术论文已经通过同行评审即将被国际顶级生态学期刊ECOLOGY接受。

  与会33位中外学者和研究生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主要是总结项目第一阶段在浙江省古田山建立的比较观察样地及在江西省新岗山建立主实验样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与会代表就项目第二阶段的目标如何实现,如何在实验样地中测量所有相关的生态系统功能等问题展开讨论,并对下一步项目各子课题要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分工和调整。

  作为研讨会的一部分,3月3日—10日与会代表赴江西德兴市新岗山、浙江开化县古田山等地对第一阶段已经完成植树任务的样地(第一区组的实验)、苗圃及第二阶段即将于2010年 3月开展实验设计实施的样地(第二区组的实验)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研讨会既总结过去的工作和存在的问题,也为下一步开展的工作制定了计划,达到了预计的目的。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