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获院级奖励情况

获奖年份 成果名称 获奖人员 获奖类别及等级 是否为主持单位
2020 生态草牧业科技示范 方精云、景海春、张文浩、潘庆民、钟瑾、高树琴、刘智全、胡兆民、匡廷云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2017 葡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推广 李绍华、范培格、梁振昌、王利军、吴本宏、辛海平、段伟、黎盛臣、杨美容、李前隽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
2001 中国兰科植物研究 陈心启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0 种子吸胀冷害和渗透调控 郑光华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7 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应俊生、张玉龙、张志松、李良千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89 中国蕨类植物科属的系统排列和历史来源 秦仁昌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9 中国菊科蓝刺头族、莱蓟族及菊苣族系统分类与区系 石铸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7 中国蕨类植物的孢子形态 张玉龙、席以珍、张金谈、高桂珍、杜乃秋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6 中国柳叶菜属(柳叶菜科)系统学 陈家瑞等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4 中国华南早期维管植物的起源和演化 徐仁、李承森、耿宝印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3 东亚苦苣苔科植物分类与系统 王文采、潘开玉、李振宇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3 植物抗寒机理及抗寒剂的研究 简令成、孙龙华、潘杰、孙德兰、卫翔云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1 植物胚乳的组织培养 桂耀林、母锡金、刘淑琼、顾淑荣、徐廷玉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0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栗钙土的特征 陈佐忠、黄德华(第二、五名)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9 玉米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蔡起贵、郭仲琛、钱迎倩、姜荣锡、周云罗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400万,1:1400万) 侯学煜、何妙光、孙世洲、张经炜、王义风等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8 温带草原植被现代特征与近20年之动态 李永宏、王义凤、陈佐忠、姜恕、李博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6 新疆二叠纪、三叠纪植物化石及其区系意义 胡雨帆等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5 中国苔藓植物区系的特性及其形成和地理分布 吴鹏程、罗健馨、汪楣芝(第一、二、四名)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4 裸子植物化学成分与化学系统学研究 马忠武、何关福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4 稀土对作物的作用机理 吴兆明、汤锡珂、储钟稀、焦根林、董倍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3 叶绿体显微、超微、超分子结构和功能及其应用 左宝玉、匡廷云、段续川、姜桂珍等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3 内蒙古典型草原植物及其群落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 姜恕、戚秋慧、杨宗贵、盛修武等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2 花粉发育分子基础及营养核与生殖细胞相互关系 唐佩华、王志勇、朱颖民、刘一鸣等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1 红花种质资源的搜集、评价和利用 黎大爵、韩孕周、袁国弼、伍正容、吴应祥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1 过氧化物酶的结构与功能 梁峥、邹喻苹、赵原、汤佩松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0 色素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功能及其调控 唐崇钦、毛大璋、赵福洪、张国铮、马桂芝等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0 风信子外植体雌雄性器官的诱导及控制 陆文梁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9 桔梗科植物分类 洪德元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92 禾谷类高效细胞组织培养基 朱至清、王敬驹、孙敬三、钱南芬、王玉秀、桑建利、路铁刚、匡柏健等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 优良胶用田菁品种和田菁胶的研究及应用 黄启华、高文淑、范明娟、孟绍江、石皖阳、佟绍华、戴伦凯、吴莉莉(第一、三、六、七、八、十四、十五、十六)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 裸子植物胚胎学与解剖学 王伏雄、陈祖铿、胡玉熹、常永祯、李芝莉、周馥、封淑燕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 中国植物志第363738卷(蔷薇科、牛栓藤科) 俞德浚、陆玲娣、谷粹芝、李朝銮、关克俭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8 中国植物志672分册、68卷(玄参科) 钟补求、杨汉碧、金存礼、洪德元、郑斯绪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 中国菊科植物系统分类和区系 林鎔、陈艺林、石铸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 中国茄科植物志 匡可任、路安民、吴征镒、黄蜀琼、陈介、陈宗莲、张芝玉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 高等植物呼吸代谢及其调节控制 刘存德、邹喻萍、梁 峥、沈全光、李国凤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7 《内蒙古植被》 王义凤、孔德珍、赵献英、胡肄慧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 中国植物志1415(百合科) 汪发瓒、唐 进、陈心启、梁松均、许介楣、戴伦凯、汤彦承、张芝玉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 光合膜的结构与光能的分配及转化效率 汤佩松、匡廷云、戴云玲、周佩珍、路荣昭等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 京津地区不同城郊类型的生态特征评价及对策 陈灵芝、黄银晓、林舜华、朱成珞等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 满江红生物学特性研究 白克智、孙敬三、林尤兴、施定基等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9 典型草原草地畜牧业优化生产模式及其应用 李永宏、陈佐忠、汪诗平等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 中国植物系统文献要览 陈心启、李娇兰、朱湘云、张志耘、李弈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 稀有濒危植物的迁地保护 张洁、唐宇丹、靳晓白、沈世华、罗铮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5 改良退化草场、建立人工草地、提高草原生产力示范与推广 陈佐忠(第一名)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2 中国名特优水果保鲜技术及采后生理特性 钰、蒙盛华等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青藏高原的植被地带性及对中国植被地理分布的作用 张新时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中国葫芦科植物 路安民、陈书坤、张志云、吴征镒、陈宗莲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魔芋胶(AR胶)的成分、性能及应用 高文淑、孙昭伟、郑继夫、范明娟、李作臻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螺旋藻放氢特性 顾天青、王发珠、周佩珍、汤佩松、张惠苗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细菌铁蛋白结构与功能 李久蒂、闫龙飞、赵宝光、王继文、图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蒜苔保鲜技术及应用  峥、刘存德、贾志旺、孟小雄、沈全光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九种新花卉引种及繁殖技术 龙雅宜、董保华、徐民生、卢思聪、伍正容、吴恩华、费砚良、龚维忠、魏永丹、管益强、
张春静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 金属矿区植物群落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方法探索? 孔令韶、任天祥、王美林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 川西高原第三纪植物群的发现及在植物地理学上的意义 陈明洪、孔昭辰、陈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7 种子活力研究 徐本美、顾增辉、郑光华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 婆婆纳族(玄参科)的分类与进化、兼论孢粉学(英文) 洪德元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 中国孢粉形态专科专属研究 张金谈、张玉龙、席以珍、刘炳伦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 中国植物志2728(毛茛科) 王文采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 中国植被地理及优势植物化学成分 侯学煜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 植物寒害和抗寒性的细胞学研究 简令成、孙龙华、孙德兰、张宝田、董合铸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6 中国植物学文献目录 王宗训等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78 中国植被图和中国植被区划 生态室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中国新生代植物》 古植物室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及其补编(八册) 分类室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河北中草药手册》 分类室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中国经济植物志》 分类室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细胞室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中国境内酸性土、钙质土和碱土的指示植物 侯学煜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 古植物室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经济植物的引种驯化 植物园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 李世英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
1985 野牛草引种及应用 胡叔良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 《中国藓类植物属志》(上下册) 吴鹏程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 苹果气调贮藏的研究和推广 李钰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 马铃薯无病毒种薯生产及良种繁育体系 陶国清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 《中国热带亚热带被子植物花粉形态》 张金谈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5 四个原始兰科新属的发现及其在系统发育的重大意义,兼论中国兰科植物区系 陈心启、唐进 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5 中国晚三叠世宝鼎植物群 徐仁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5 无籽西瓜无性系繁殖 王玉英、王伏雄 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 模拟实验性气调库 李钰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 花药、花粉培养的研究 郭仲琛等 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1972 银杏叶有效成分研究 唐佩华等 院科技成果奖
1980 满江红与满江红鱼腥藻的分离 白克智等 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0 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因苗管理 王世之 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0 小麦叶片细胞叶绿体的显微和超微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 左宝玉等 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0 汞砷等环境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及其在植物体内的积累规律 黄银晓等 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0 中国晚白垩早第三纪孢粉区系的研究 孙湘君等 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0 鄂西神农架地区的植被和植物区系 应俊生等 院科技成果三等奖
1980 豆类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冷害问题 郑光华等 院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0 我国部分地区第四纪孢粉的研究 孔昭宸等 院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0 植物胚乳培养的研究 母锡金等 院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0 木本植物组织器官分化及其快速繁殖的研究 陈维伦等 院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0 蒜苔的贮藏保鲜及采后生理的研究 梁峥等 院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0 针叶树纸浆废液中萜类物质的利用止咳油的研制 文光裕等 院科技成果四等奖
1986 茉莉花香成分研究及其应用试验 吴承顺等 六五科技攻关院成果奖
1986 小花茉莉、紫穗槐、珍珠梅等植物有效成分研究和应用与薰衣草引种和推广 文光裕、李延华等 六五科技攻关院成果奖
1989 《杂草种子图说》 刘长江、张义君、陈祖铿、刘学忠、伍正容等
1978 田菁胶水基压裂液 李欣、黄启华等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西藏地区的地质科学考察 古植物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中国自然区划 生态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三尖杉属植物中抗癌有效成分的药理药化和临床研究 植化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全国中草药汇编》 分类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利用含皂素植物作为加气混凝土的外加剂 植化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杜鹃类药物治疗慢性气管炎的研究宽叶杜香、百里香 植化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官厅水库水源保护的研究 生态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内蒙地区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及其合理开发利用问题的考查研究 生态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乙烯利的合成与应用 生理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宽叶杜香挥发油的成分及其应用 植化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我国食管癌发病情况和流行因素的调查 生态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珠穆朗玛峰地区科学考察 分类、生态、古植物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充氮气调储藏苹果 生理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北京西郊地区环境污染调查与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生态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蔬菜贮存保鲜 生理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固氮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固氮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细胞核的穿壁运动和细胞核的更新 吴素萱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中国植物志》(十五卷) 编委会、分类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花粉单倍体育种 形态、细胞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抗寒、酿酒葡萄新品种培育 葡萄组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马铃薯茎尖培养去毒复壮及第一个无病毒原种场的建立 生理室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78 高等植物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论点 汤佩松等 全国科学大会、院重大科技成果   
1999 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 林舜华等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9 中国气候、湖面与海面变化及其趋势和影响 孔昭宸等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8 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十五万年来环境演变的动态过程及发展趋势 孙湘君(第四)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0 主要农作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蔡起贵、郭仲琛、钱迎倩 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9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地质环境与生物多样性 孔昭宸、郭柯等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8 中国木兰科植物种质保存及开发利用 陶君容(未排名次)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7 植物病毒核糖核酸(sRNA)及其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机理 个人未排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6 青藏高原地图集 陈伟烈等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6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系列专著 陈伟烈等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4 菊科蒿属及邻近属植物的研究 林容(第二名)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0 《中国油脂植物》 王静萍(第四) 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4 中国壳斗科花粉形态及超微结构研究 张金谈(第二名)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9 神农架植物资源考察及《神农架植物》编著  应俊生、路安民等 院自然科学三等奖
1987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和综合发展的研究 王绍庆、张鹏等 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6 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影响的综合研究 王金亭等 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8 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 王绍庆(未排名次) 院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7 科学数据库及其信息系统 徐克学(第十三位)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开发重大问题研究及总体方案 王义凤(第十五名)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 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研究 王金亭(第六名)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 长江三峡库区土地承载能力研究含水土植物资源调查评价 陈伟烈(第九位)、梁松筠、谢宗强、戴伦凯、齐金根、贺金生、王忠民、阎建平、吴春林、田新智、李陆萍等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 黄淮海平原区域治理技术及农业发展战略研究 个人未排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9 黄土高原安塞试验区遥感调查与信息系统 池宏康(第十三名)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7 京津地区生态系统特征与污染防治生态环境 陈灵芝、黄银晓、林舜华、朱成珞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86 中国自然地理丛书 侯学煜等 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 中国科学院21世纪宏观生物学发展战略与对策 卢善发、胡长征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 华北地区年产百万株林木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的研究 吴兆明、汤锡珂、焦根林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3 黄土高原地区资源与环境遥感调查和系列制图 池宏康(第九名)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 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及新品种培育推广应用 桂耀林(第六名)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1 太行山低山丘陵立体林业工程研究 陈灵芝(第五位)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 圣柳属植物综合性研究及大面积推广应用 席以珍(第四)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 中国自然保护图集的编制研究 王绍庆(第九名)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 地球资源光谱信息及其应用 王绍庆(第五名)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 三分三细胞工程学研究 峥(第二名)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 改善生态环境 李耶波等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 三江平原开发利用——大豆高光效高固氮 谭克辉等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6 陆地卫星影象中国地学分析图集(中英) 王绍庆等 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2 青海植被图(1:100000 孙世洲(第二名)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9 利用龙葵抗阿特拉津psbA基因转育抗阿特拉津大豆植株 周佩珍、毛大璋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8 千烟洲红壤丘陵综合开发治理试验研究 杨宝珍等 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0 固氮模型化合物的催化活性 梁寅初等 院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5 津渤环境遥感监测及应用方法总结 王绍庆、池宏康 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