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科研人员在研究气候变暖对历史植被影响方面取得新进展

  新仙女木事件(距今约12.811.5千年)是末次冰期向全新世间冰期转换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快速降温事件,其结束时气温变暖速率和幅度与IPCC预测的21世纪全球变暖具有可比性。因此针对新仙女木事件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有助于回答“气候变暖是福是祸”这一当前公众关注热点。然而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中、高纬度地区,对低纬度地区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该事件的气候变暖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关注不多。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宇飞研究组与英国爱丁堡植物园Stephen Blackmore教授团队合作,针对新仙女木事件对我国西南低纬地带植被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对位于横断山区丽江高山植物园的哈里谷进行了钻孔测年,建立了精确的年代框架,并对钻孔沉积物做了高分辨率的孢粉和有机质分析。通过花粉-植被关系,研究人员反演了12.99.2千年该地区植被的动态演替与气候变化过程,发现在新仙女木冷事件期间,森林植被中喜冷成分如云杉、冷杉等亚高山针叶林花粉相对丰度、浓度和花粉通量均很高;气温回暖之后,这些花粉的丰度、浓度和通量出现大幅下降,而指示温暖气候的温带阔叶成分如栎属、桦木属等花粉急剧增多,并伴随有森林植被中植物类群多样性的显著回升。 

  该研究表明,未来的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冰川消融可能通过改变水热组合的方式,触发横断山区域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导致对温度敏感的植物类群发生不同程度的海拔位移。该成果为全球变暖情景下我国西南地区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新的研究案例。 

  该研究成果是中英双方近年来在横断山地区第四纪植被演替与气候变化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之一,于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上。王宇飞研究组博士研究生王霞为论文第一作者,姚轶锋副研究员和王宇飞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全球变化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国家留学基金项目的共同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quascirev.2018.06.007 

  (系统进化实验室供稿) 

   

  气候变暖引发横断山地区历史植被变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