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科研人员揭示不同土壤碳组分温度敏感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土壤有机质分解的温度敏感性(Q10)表征土壤有机质分解速率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程度,其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土壤碳释放对气候变暖反馈作用的方向与强度。不同来源和稳定性的土壤碳组分,即颗粒态有机质(POM,主要为植物来源且保护作用弱)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MAOM,多为微生物来源并被矿物吸附)因其底物质量和保护程度的差异可能对气候变暖呈现不同响应。因此,评估不同土壤碳组分Q10大小及其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关联对于准确预测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土壤碳动态至关重要。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整土Q10,尚不清楚不同碳组分Q10的驱动因素是否存在差异。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杨元合研究组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样带调查、室内培养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解析了不同土壤碳组分温度敏感性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发现,POMQ10显著高于MAOM,二者均主要受微生物属性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微生物属性与Q10的关联在不同碳组分中存在差异:细菌群落组成和关键种的相对丰度分别影响POMMAOMQ10,而细菌α多样性增加分别减弱和提高POMMAOMQ10。此外,MAOMQ10随矿物保护作用增强而减弱。上述结果促进了学术界对不同土壤碳组分温度敏感性影响因素的认识,为发展陆面过程模型中的土壤碳模块提供了实验依据。

该研究成果于8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植物所特别研究助理秦书琪和已毕业博士研究生房凯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杨元合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gcb.17456

(植被与环境变化实验室供稿)

不同土壤碳组分温度敏感性大小及其驱动因素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