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漆小泉研究组在稻属三萜环化酶功能多样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3-氧化鲨烯环化酶(OSCs)是三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在水稻粳稻品种中花11的基因组中共有12OSCs基因(OsOSC1-OsOSC12)。在前期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研究组已经揭示了OsOSC6的催化产物为β-amyrinα-amyrinOsOSC11的催化产物为异乔木萜醇,粳稻品种中OsOSC7j的催化产物为帕克醇,而籼稻品种中OsOSC7i的催化产物为籼稻醇。OsOSC12编码禾谷绒毡醇合酶,在水稻花粉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的缺失导致湿度敏感型雄性不育。

近期,漆小泉研究组分析了63个稻属品种基因组中的OSCs基因,成功鉴定和注释了726OSCs。研究人员通过共线性分析发现稻属基因组中OSCs成员的数目和排列顺序相对保守,其中OsOSC1OsOSC3OsOSC4OsOSC9OsOSC10所在分支的催化功能尚属未知。研究团队进一步采用重构各个基因祖先序列的方法,并结合酵母异源表达分析,发现OSC3OSC9的祖先基因分别编码羽扇豆醇合酶和禾谷绒毡醇合酶。OsOSC10为木栓酮合酶,催化底物2,3-氧化鲨烯生成木栓酮。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创制OsOSC10基因突变体和过表达植株,分析发现OsOSC10的表达量与水稻籽粒大小密切相关,这是继发现禾谷绒毡醇合酶参与的三萜代谢途径调控花粉发育之后,鉴定出的又一个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三萜环化酶。该研究为理解水稻OSC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和产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见解。

该研究成果于10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New Phytologist。植物所特别研究助理马爱民、已毕业博士研究生孙俊聪和冯来宝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漆小泉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英国John Innes Centre Anne Osbourn教授参与并指导了该工作。相关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doi.org/10.1111/nph.20175

(分子生理实验室供稿)

稻属OSC基因及其功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