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马克平 发布时间:2017-05-10
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是指把大面积的自然或接近自然的区域保护起来, 以保护完整的生态过程及其相关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征; 同时, 提供自然与文化兼容的精神享受、科学研究、自然教育、游憩和观光的机会。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保护地(protected area)分类体系中的第二类。
以下几个国家公园的实例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其概念。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这是比较典型的案例之一, 不仅保护了大面积的自然景观和生存其中的野生动物, 体现了自然景观无以伦比的自然美, 而且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面也做得很出色, 从其狼引入项目可见一斑。黄石公园的狼于1926年灭绝, 1995年自加拿大阿尔伯塔引入14只, 1996年自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引入17只。在过去近20年的时间里, 狼种群的动态一直被准确监测。以2012年为例, 监测结果为10群83只, 较3年前减少了15% (www.yellowstonepark. com)。
美国的仙纳度国家公园(Shenandoah National Park)。自2001年开始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项目, 已经建立了数百个植物监测样地(面积: 50 m × 20 m); 监测植物群落和物种的变化以及外来种、氮沉降和火等因子的影响。
加拿大班夫国家公园(Banff National Park)。加拿大国家公园设立特别强调典型性和生态完整性, “以保护和展示自然景观和自然现象的杰出代表, 保护栖息地、野生生物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保持或者恢复国家公园的生态完整性, 即保持生态系统健康完整, 其生物多样性、结构和功能不受破坏”(http://www.pc.gc.ca/eng/ progs/pn-np/index.aspx)。班夫国家公园是典型性和完整性的代表, 而且在科学研究的理念上具有先进性。其科研方面的定位是: 通过开展应用和基础研究以及长期监测, 使得国家公园的管理、规划和运行基于坚实的科学基础; 国家公园是开展长期生态系统研究的基地, 应促进科学知识的创新(http:// www.pc.gc.ca/eng/pn-np/ab/banff/index.aspx)。特别强调开展研究工作, 不仅鼓励与国家公园管理直接相关的研究, 而且明确支持与国家公园管理不直接相关的基础研究, 从推动科学进步的角度进行定位。
韩国的国家公园建设。韩国自1967年开始建立国家公园, 其定位包括四点: 为后代保存生物和遗传资源、公民休憩的场所、探索自然和生命奥秘的基地、自然和文化教育的平台(http://english.knps. or.kr/)。表述得很清楚, 值得我们参考。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 比较好的国家公园一般应该具备高端、大气、自然和公益四个特点。高端是指国家公园应该具有突出的特点, 要出众; 大气是指具有一定的规模, 能够体现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自然是指国家公园应该处于自然状态, 没有受到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 公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即国家公园是开展保护、游憩、教育和研究的基地。
对大多数人来说, 关于国家公园的概念是有共识的, 但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的“国家公园”一词则可能存在不同看法。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 可能是学术观点不同, 也可能是部门利益使然。笔者的理解是中央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出发点旨在加强中国的自然保护体制, 而非从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中选择好的单元推动旅游开发。目前, 我国的自然保护体系以自然保护区为主体, 还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但总体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管理水平, 主要是缺乏非常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影响制定有效保护措施的关键在于对保护对象及其变化了解不够。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是提高自然保护地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希望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好中选优的国家公园在建立之初就能充分考虑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 可以选择不同的监测方法。对于整个保护地的景观监测可以采用遥感的方法, 特别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激光雷达系统, 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郭庆华等, 2014)。由于数据后期处理的难度, 现在应用的还很有限。期盼很快有商业化的软件发布, 以加快其推广应用的进程。对于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水平的监测多采用固定样地或样带方法。就森林生态系统而言, 中国森林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CForBio, www.cforbio.ac.cn)就是很好的案例。该网络自2004年开始建立, 截至2014年6月, 已经包括12个大型森林样地(forest dynamics plot), 分布于大兴安岭寒温带针叶林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不同气候带。样地面积一般为20–50 ha, 样地内每个胸径(DBH)≥1 cm的树干都定位(mapping)、挂牌(tagging)、鉴定到种、测量胸径, 每五年复查一次; 每个样地设置150–200个种苗监测点, 每个点布设一个端口面积为75 cm × 75 cm的种子雨搜集器和3个1 m × 1 m的幼苗监测样方, 种子雨搜集器每2周收一次, 将种子果实和枯落物分到种并称量干重, 幼苗样方内每株高度10 cm以上的幼苗挂牌标记并测定高度和基茎, 幼苗样方每年调查2–3次; 选择DBH>8 cm的不同种类径级的树木1,000–2,000株安装生长环(dendrometer band), 每年测定两次; 同时, 在大样地及其周边布设40–60台红外相机, 相机间的距离一般不小于300 m, 以监测兽类和地面活动的鸟类, 鸣禽可以采用自动录音机采集鸟类鸣声的方法, 当然也可以采用传统的样带法或作图法等。其他项目如昆虫、地表大型真菌、两栖爬行类动物和林下草本植物的监测也在不同的样地展开。对于重要物种的种群动态监测则根据生物类群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监测方法。如植物种群监测多采用挂牌标记的方法监测, 一般选择30–50株, 监测其物候和生长状态; 鸟类迁徙则可以采用卫星定位的方法; 动物个体标记后进行跟踪监测可以了解其种群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遗传多样性则多采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对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变化进行监测, 基因组和转录组学方法精确度高, 但限于费用高而应用很少。对于一个具体的国家公园而言, 不太可能把不同水平的监测工作同时开展起来, 可以根据自己的保护对象和保护目标选择适宜的监测方法。就目前我国的现状看, 采取与相关的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联合开展监测的策略更为可行。
(原载于《中国绿色时报》 2017-05-10 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