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网】中科院碳專項成果發表 揭示陸地生態系統固碳效應

 文章来源:香港文汇网  刘凝哲    发表时间:2018-04-18

  中科院碳專項中,科研人員對群落植物進行分器官取樣。中科院供圖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應對氣候變化的碳收支認證及相關問題」(簡稱:碳專項)之「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中,350多名中國科學家經過5年多努力,完成當今全球最大的野外調查,取得系列原創重要成果,於18日以少見的專輯形式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學界認為,這彰顯出中國科學家在碳循環、全球變化、生態系統生態學等領域的國際地位,體現出中國在該領域的研究從國際跟蹤和並行到領跑的飛躍。

  全球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面臨的嚴峻挑戰。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和《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的締約方,中國近年來在降低能耗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取得舉世矚目成績。科學家們認為,陸地生態系統通過植被的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大量CO2,利用陸地生態系統固碳,是減緩大氣CO2濃度升高最為經濟可行和環境友好的途徑。中科院於2011年啟動碳專項,其核心任務之一就是通過對中國各類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和固碳能力進行系統調查和觀測,深入揭示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收支特徵、時空分佈規律以及國家政策的固碳效應。 

  科研人員對樣品碳元素含量進行測定。中科院供圖 

  碳專項「生態系統固碳」項目群首席科學家之一方精雲院士表示,項目執行5年間,350多名科研人員系統調查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儲量及其分佈,調查樣方17000多個、累計採集各類植物和土壤樣品超過60萬份,完成全球調查範圍最大的野外調查。2015年開始,在方精雲院士的精心組織和推動下,科研人員對所有採集數據,統一進行匯交整理、控制數據質量、數據挖掘,深入分析中國陸地生態系統碳源匯特徵、驅動因素以及相應的生態系統功能。項目群取得的一系列原創性重要成果,以專輯形式刊發在PNAS期刊上。

  方精雲表示,研究發現,包括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在過去幾十年一直扮演着重要的碳匯角色。2001-2010年期間,陸地生態系統年均固碳量相當於抵消了同期中國化石燃料碳排放量的14.1%;其中,中國森林生態系統貢獻約80%的固碳量,農田和灌叢生態系統分別貢獻了12%和8%的固碳量,草地生態系統的碳收支基本處於平衡狀態。中國天然林保護等重大生態工程和秸稈還田農田管理措施的實施,分別貢獻了中國陸地生態系統固碳總量的36.8%和9.9%。

  學界相信,這些研究成果的發表不僅為驗證和發展相關的生態學基本理論、評估生態系統對未來環境變化的響應提供基本數據,也為今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談判提供重要支撐,並將在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願景中發揮重要作用。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