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京城最古老的植物温室明起重新开放到这里看“植物大战僵尸”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张航    发表时间:2019-04-09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展览温室近日已完成整体修缮和设备更新,从明天起重新开放。记者了解到,修缮后的展览温室在保留了部分历史遗迹的同时,参照原有格局划分8个具有不同生境的展室,收集展示了2000余种或品种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在这里,公众只需花费10元钱购买一张门票,就可以欣赏到猴面包树、王莲、菩提树等热带亚热带植物美景。

  京城最老的植物温室

  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执行主任王英伟告诉记者,作为新中国第一座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于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科院与北京市合作选址建设。它隔着一条香山路与北边的北京市植物园相望。事实上,两园同根同源,但分属不同的管理体系,目标导向和建设成果也不尽相同。

  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现有面积74公顷,以支撑科学研究为主,其中展览区面积20.7公顷,包括树木园、牡丹园、宿根花卉园、本草园、壳斗区、水生植物区等15个专类园区和1个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共收集保存全世界各类植物7000余种或品种。这里还留存着与新中国外交相关的国礼植物,如菩提树(印度)、木槿(朝鲜)、九重葛(越南)、矮生香蕉(古巴)等;同时保存着科研人员引种收集来的珍稀植物,如黑桫椤、珙桐、红皮猴面包树、钱币马尾杉等。

  修缮提升了保温性能

  历经50余年的风风雨雨,植物园温室已不能满足珍稀植物迁地保育与科普展示的需要。为此,从去年起在财政部的支持下,中科院植物所北京植物园对展览温室进行了全方位的修缮和改造。修缮后的温室占地面积2430平方米,包括四季花厅、棕榈室、多肉植物室、水生植物室、菩提室、阴生植物室、果树室、祼子植物室等8个展室。其中裸子植物室还包含着一个由旧温室改建而成的食虫植物室,可以一睹猪笼草捕虫等大自然中惊心动魄的过程。

  王英伟介绍,此次修缮充分利用原有温室空间,必要处尽量增加面积或加高,同时温室主入口改在南部,增加连廊,合理规划游览流线。他特别提到,作为保存大量热带亚热带植物的温室,此次修缮在保温方面花了很大力气。比如在王莲等植物生长的水生植物室,水池下埋设了保温装置,确保水温适合水生植物生长。

  据介绍,修缮后的植物温室具备安全稳定的主体结构、良好的透光和保温性能,能够依据不同生境需求的植物生长需要营造不同的环境条件,大大提升了植物多样性保育和展示的能力,对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利用、迁地保育和科普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4种猴面包树同时展出

  修缮后的温室内多个展室各具特色。其中水生植物室实现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沼生植物的全方位种植和展示。展室分南北两部分,南侧温度相对较低,以展示睡莲科睡莲属植物为主,主要为热带睡莲亚属以及跨亚属睡莲中的44个种和品种;北侧温度较高,以展示叶片巨大的王莲属植物为主,可以在北方冬季观赏到睡莲花开的美景。展室中还有高达5米的莎草科植物——纸莎草,叶片直径可达2米的大叶蚁塔,天南星科最大的种类之一——可以抵抗台风的暴风芋,红树林植物——木榄等珍奇水生湿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在满足公众观赏的同时,还将作为环境治理的主角,用于白洋淀地区的水源净化、环境美化等,服务于雄安新区建设。

  裸子植物室是国内少有的专类植物展室,目前收集保存裸子植物100余种。为了留住新中国展览温室建设的历史,裸子植物室中特别保留了一间老温室,并将其开辟为食虫植物展室,展出一些有趣的“吃虫子”的植物,再现“植物大战僵尸”的场面。

  多肉植物室则展出了包括大猴面包树、猴面包树、象腿树等在内的300余种珍稀多肉植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室中的非洲猴面包树属植物。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植物所科研人员对非洲猴面包树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区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考察,采集到7种猴面包树的标本、果实,并已利用温室条件成功繁殖出4种猴面包树种苗。“猴面包树家族”已在植物园安家落户,这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同时展出4种猴面包树属植物。

 (原载于《北京晚报》 2019年04月09日07版)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