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报 田瑞颖 2023-3-11
科研界的“内卷”,催生了大量追求挑战性小、能快速发文章的“短平快”研究。
“什么级别多少篇文章决定了能否有‘帽子’、何种级别‘帽子’。”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种康近日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直言,“而‘帽子’级别与各种个人利益挂钩,有‘帽子’的人数是考核单位科研实力的重要证据。”
因此,种康认为,由于评价系统的逻辑,当今有上进心的年轻科研人员,在不同成长阶段为“帽子”而奋斗,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理解的。
“从科学研究规律来讲,‘短平快’的成果不能说完全没有意义,但与倡导的原始创新性方向不是很契合,大的来说不利于科学发展,小的来说也不利于个人长远成长目标实现。”种康表示。
在他看来,当前“短平快”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模仿式”。就别人发表的文章(特别是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换个研究对象基本相同的套路,再做一遍,能较快获得结论。
二是“跟风式”。即对当下热点的跟风研究,这些工作有时也容易吸引一些大杂志(高影响因子)发表。
三是“惯性式”。继续延续博士或博士后期间所做工作,而这些工作的思想实际上主要是导师的,但自己已经非常熟悉了,习惯了,因此很难跳出这个思维圈子去思考。
如何改变这种“内卷”式的“短平快”研究?
种康建议,从科研人员自身来讲,无论是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还是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都需要有创新意识,有挑战传统概念的勇气,有突破瓶颈的毅力,有长线短线个人规划。
从国家层面来讲,要以多种形式加大对青年人员的项目支持,鼓励和保证能在“冷板凳”上作创新性的研究。
“此外,一些所谓人才项目要淡化人才‘帽子’说法。比如,以重点项目的形式支持不同年龄段的人才,而不是以某种人才名头项目;对于科研人员的科研成果,不是看有多少篇,而是看代表性论文,看每篇论文是否能用一句话说出突破点或者创新点。”种康说。
对于近年来国家基金委对原创性思路、挑战性概念项目等的鼓励和资助,种康表示肯定,同时也建议探索更多类型,为符合科学研究规律的破“四唯”评价系统做出表率,“腾讯设立新基石项目也是多元化支持基础研究的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