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及国际动物命名法规高级研讨班在京举办

  426日至28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的“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及国际动物命名法规高级研讨班”在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举办。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广西药用植物园、天津自然博物馆、国际竹藤中心等18个单位的46名代表参加了研讨班。 

  此次研讨班旨在结合《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印刷版的编撰工作,对应用中遇到的命名法规疑难问题以实际案例进行详细剖析,使从事基础分类的研究人员能够准确理解物种命名规则、原始文献和学名的由来,掌握各类模式标本的应用,进而精确表述分类学研究成果。 

  植物所研究员朱相云详细讲授了《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生物法规草案(The Draft BioCode)、现存法规要点比较、新类群引证的条件、引证容易出现的问题等。他以300余张PPT列举大量实例、讲授综合案例、剖析常见错误。 

  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夏念和主要讲授了《墨尔本法规》的2条重要条款:第4041条内容——名称的合格发表。他用24个实例详解了拉丁文描述、特征集要和模式指定、完整引证等合格发表的绝对必要条件。 

  动物所研究员周红章主要讲授了《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与动物物种名录。他详细讲解了关于动物命名法的六大原则、生物物种名称的数据库与注册制度(Zoobank)、动物与植物命名法规的差异,并举出大量实例来讲授分类名录的引证等内容。 

  听课人员兴趣浓厚,纷纷踊跃提问,与授课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 

  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委员会委员、中科院植物所退休研究员靳晓白,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冯虎元参加了研讨班。 

  此次研讨班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了与国际知名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同时有助于学者间建立密切联系、开展广泛合作,研讨班达到了预期效果。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印刷版是第一套以分类学为基础、展示中国生物分类学阶段性成果的大型丛书,由上百位生物分类学家通力合作编撰完成。《名录》计划出版《植物卷》《动物卷》《菌物卷》三卷共33册,已经出版植物卷3册,其余大部分卷册书稿已经完成。《名录》不仅适应了学科发展的自身需要,同时也服务于国家对自然保护、生态建设和物种保护等多方面的战略需求。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426日至28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主办“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及国际动物命名法规高级研讨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