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Sino BON)鸟类多样性监测培训班在植物所举办

  523日至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与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Sino BON)鸟类多样性监测培训班。 

  培训班围绕鸟类监测方法和技术,设置了鸟类卫星追踪技术、鸟类鸣声监测技术、鸟类红外相机监测技术、鸟类野外监测技术和方案4个专题课程,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有丰富野外监测经验的科研工作者以及设备厂家技术负责人作学术报告。 

  培训班开幕式上,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植物所马克平研究员介绍了Sino BON的成立背景、10个专项监测网的启动情况以及新技术和设备对鸟类多样性监测的重要性。Sino BON鸟类多样性监测专项网工作组组长、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杨晓君研究员概述了鸟类多样性监测工作的长期性和重要性,希望借此机会促进各成员单位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鸟类监测工作的开展。培训班由鸟类多样性监测专项网工作组副组长、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曹垒研究员主持。 

  培训课程以专家报告讲解专业知识和研究案例为主、厂家介绍设备性能和演示操作方式为辅,并特别设置了实践环节。培训内容包括:中国鸟类多样性监测网的建设背景、科学目标和总体设计;监测数据的记录、网络信息化管理;图像数据处理流程以及数据使用与共享;卫星追踪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和操作规范;常见鸭类的雌雄和成幼识别等。参会学员积极提问、与专家进行交流,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操作,彼此交流学习体会、认真练习操作方法。 

  此次培训为学员从事鸟类监测和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来自韩国Korea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Ecology、日本Niigata University、波兰University of Gdańsk、德国马普学会鸟类学研究所,中科院植物所、生态中心、动物研究所、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清华大学、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港观鸟会、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湖南环球信士科技有限公司等27家单位的50余人参加了培训。 

  中国是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鸟类学相关研究和保护尤为重要。为阐明环境变化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机制,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Sino BON)设鸟类多样性监测专项网,对鸟类种群变化趋势开展长期的监测与研究,促进亚洲在鸟类多样性监测、研究和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523日至26日,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Sino BON)鸟类多样性监测培训班在中科院植物所举办

授课专家演示追踪器绑定

学员练习安装鸟类追踪器

学员进行样点法林地鸟类多样性监测实践

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Sino BON)鸟类多样性监测培训班部分人员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