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今年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切实贯彻四中全会决定的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创新之举。
审时度势 把握有利时机之举
所以说是应时之举,因为无论从党所处的大的时代社会环境乃至党的自身建设具体环境而言,开展先进性教育都是顺应了时势的发展和自身的需要。随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全党上下热议执政能力建设,执政使命更加明确,执政意识显著增强。党内思想境界、舆论环境、领导准备都达到了相对成熟,正是在这种有利的氛围和条件下,在过去数年较充分的调查研究及积累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审时度势,权衡利弊,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决定作为契机,以县及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含部分事业单位、企业的总部机关)、城乡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为着力点,周密部署全党性的保持先进性教育,这无疑是抓住有利时机而做出的明智决策。
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到关系党的兴衰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全局高度,首次对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出全面部署,并在正确估计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是适应的同时,严肃指出,现在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在素质、能力方面有许多不适应乃至不符合的方面,而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就必然影响党的执政成效,乃至酿成严重后果。为此,把党的执政能力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紧密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上的一个跃升,是对于治国与治党、党内教育与执政使命关系处理上的突破。如果把四中全会决定和中央关于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部署加以贯通认识,我们就会明白:前者对于后者具有方向指导意义,后者对于前者具有尺度检测意义。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必定在很大程度上保证党的执政能力的增强和执政成效的提高。
真知灼见落实执政使命之举
所以说是有力之举,因为党积累55年执政经验,深刻认识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队伍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各级组织包括党的基层组织状况如何、党员队伍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党的整体状况,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和执政地位的巩固。2004年10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讨论决定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时,明确指出:“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广大党员模范行动来体现”。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深刻揭示了我们党的先进性与党员先进性的关系,指明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意义,以及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揭示党的先进性的基本内涵,主要是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及其历史使命角度,集中提出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代表了社会发展要求和时代前进步伐,因而既同资产阶级政党根本不同,又有别于一般工人阶级组织和其他群众组织,是阶级性与先进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遵循党是工人阶级先进政党的原则,并结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宣布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首先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而奋斗,最终目的是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党的先进性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其具体内容随着时代发展、环境和任务的变化也将发展变化。而落实到党的各级组织和每一个党员、干部身上,又因为各自所处具体环境、职责不同,而在若干具体方面形成千差万别。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胸怀全局、心系群众,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前进,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使广大共产党员,通过学习教育、提高思想认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最终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为此,要深化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中央一系列指示精神的理解,要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要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要解决自己身上存在着的同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理想信念动摇、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淡薄等等问题。
开展先进性教育同落实党的执政使命相结合,这是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显著特点。人所共知,中国共产党是有党内教育优良传统的党,但鲜明地把内部教育同执政使命紧密结合,这还是第一次。党在执政后以整风整党或其他名义、方式所进行的内部教育整顿工作有过多次,但多是同搞政治运动结合。经验证明,对于一个执政的党来说,同党的中心任务完全脱节、关起门来整顿自己是不可取的,同样,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要求脱节,把内部教育隔离于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之外,也是不可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鉴于历史经验教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指示,不搞政治运动,更不允许搞那种破坏党内正常政治生活、破坏社会主义国家民主秩序的“大民主”,严禁揪斗、严禁人身侮辱和人身迫害。党的十三大又郑重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从而保证了近20年来我们党内教育沿着健康轨道发展。中央关于保持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最新部署,体现了上述正确原则和做法,并进一步有所发展,这就是明确地把开展先进性教育同履行执政使命相结合,也就是同为人民理好政、用好权相结合,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任务相结合。部署中从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具体步骤方面,都凸显了履行执政使命的要求。规定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等四项目标,强调了学习教育和推动工作两不误、两促进,最重要的是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效同执政成效统一起来,即以是否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和群众是否满意作为重要标准。从而使先进性教育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创新精神。
开拓创新书写教育新篇之举
所以说是创新之举,因为我们党以党内思想教育著称,不但积有丰富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善于应用原有经验,不断创新经验,努力开拓教育新路。在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当然一如既往贯彻党内教育优良传统,但又清醒地意识到,这次教育生成于一个新的特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社会使命之中,而且作为接受教育主体的广大党员、干部队伍,其规模之宏大,其构成之纷繁多样,均是前所未有。整体上说,同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甚至同改革起步时的21世纪80年代党员、干部状况迥然不同,无论是在政治阅历、生活感受、思维方式、工作经验等等方面无不烙有时代印记,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必须在实施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及方式方法上,形成符合新的实际的新特点。如果说,把党内教育同执政使命相结合,是在教育内容上的创新,那么,把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吸引群众参与、监督和评议相结合,则是我们在教育制度上的又一创新。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接受群众评议监督是作为指导原则提出来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关情况要及时向群众公布,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吸取群众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前,采取群众代表评议和在群众中随机抽样调查等形式,由上级党组织对下一级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多数群众不满意的,必须及时“补课”。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明确规定建立群众监督评判制度,并且作为一项制度成果,在今后党内生活中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这是党内教育制度建设的又一进步。回溯党的历史,在党内教育中注重党外群众反映、意见,也并非今日始,但在制度层面上作出明确规定,把党的内部教育活动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这决不是细枝末节,而是涉及以党内民主来带动人民民主,以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它的意义远远超出单纯党内事务范围。
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必须保证先进性教育覆盖到全党所有的基层组织,力争使每个党员都参加活动,受到教育,因而充分照顾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必要的,乃至像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的党员、流动人员中的党员、下岗失业人员中的党员、离退休职工中的党员等等较为特殊的情况和问题,理所当然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方式、方法,包括解决他们困难、给予物质支持。有鉴于此,在部署中,除统一的要求和规定外,留有适当的伸缩性,特别是在具体方式方法方面留有较多的创新空间,鼓励积极探索。
来源:《党建》 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