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上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席章新胜、总干事Inger Andersen及代表团成员一行20人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参加IUCN与中科院的交流活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京华、植物所副所长汪小全和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IUCN亚洲区会员委员会主席、植物所研究员马克平等参加了交流。交流会由植物所科研处处长景海春主持。
曹京华介绍了中科院的历史、结构布局、功能定位、特别是国际合作的基本情况,充分肯定了IUCN与中科院在过去30多年的合作成果。汪小全介绍了植物所的历史、人员组成、科研布局以及各研究单元现状等基本情况,并表达了与IUCN进一步开展交流合作的愿望。
马克平作了题为“CAS and IUCN”的报告,回顾了中科院与IUCN的合作历史,展示了重要的合作成果,介绍了近年来中科院在物种红色名录、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等方面的进展。他提出了未来双方可能合作的领域——生态系统红色名录和菌物红色名录、生态系统价值评估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生物多样性跨界保护规划、亚洲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信息网络(ABCDNet)、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的培训等。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欧阳志云研究员作了题为“Gross Ecosystem Product: Concept and Accounting Framework”的报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概念与核算体系,并以贵州省为例阐释了生态系统服务的理念与实施、政策应用和评价体系等。Inger在总结致辞时表示,中科院的庞大科研体系和由6万多名科研人员以及5万多名研究生组成的研究队伍是中国的科研财富,令人敬佩;IUCN将继续保持与中科院的紧密合作。
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植物所标本馆。馆长张宪春研究员介绍了馆藏标本的规模与涵盖种类,并表示愿与IUCN就物种红色名录、数字化标本数据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
来访的代表团成员还有:IUCN副主席Miguel Pellerano,世界环境法委员会主席Antonio Benjamin,来自巴西、约旦、塞内加尔、玻利维亚、印度、澳大利亚、墨西哥、库克群岛等国的IUCN理事,南美洲地区、大洋洲地区、东部和南部非洲地区的区域办公室主任。中科院参会人员还有: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汪松、蒋志刚、朱朝东,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于秀波,植物所科研处副处长冷静和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
(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供稿)
交流会
参观标本馆
活动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