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中科院植物所揭示大豆种子大小遗传基础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丁佳    发表时间:2018-09-06

  本报讯(记者丁佳)日前,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贺超英团队揭示了大豆驯化中种子大小变化的遗传变异基础,对理解大豆果实大小驯化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并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了系列重要候选基因。相关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实验植物学杂志》。

  研究人员通过对栽培大豆和野大豆之间的转录组比较研究发现,栽培大豆和野大豆之间约37.44%的基因存在差异表达,且在受精后15天时果实间的基因表达差异最大。研究人员进一步鉴定出野大豆受精15天时果实中一个显著下调表达的基因共表达模块,并筛选到与大豆百粒重、种子含油量等性状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发现它们与细胞分裂、激素应答和种子成熟过程等相关。

  据了解,栽培大豆是由其近缘种野大豆驯化而来,栽培大豆和野大豆种子大小之间的差异可能受到果实发育过程中基因的差异表达的影响。然而,大豆驯化的遗传变异基础并未研究清楚。 相关论文信息:DOI:10.1093/jxb/ery291 

原载于《中国科学报》 (2018-09-06 第4版 综合)

附件下载: